成人版快手app
ReviR溪砾科技:AI加速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
发布:2024-12-09 10:08:44 浏览:

开发自主专利AI平台,探索RNA小分子领域,开辟新药研发的蓝海。

德勤关于创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研发支出TOP20的MNC公司研发效率又回到新冠之前持续下降的趋势,并刷新了十年来的最低纪录,落在了1.2%这一数字上。具体来看,2022年开发一项资产的平均成本走高至22.84亿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2.98亿美元。

十年十亿美元的研发标准早已成为过去,当低垂的果实已被采摘完毕,在成熟靶点赛道拥挤、研发趋于高强度与高成本等种种重压之下,创新药研发进入角力激烈的“八角笼”想要在这场生死时速的饥饿游戏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努力去摘取更高处的果实,也需要开疆拓土、探索更多未知的地带。

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分子生物药的热度持续升温,具备较快的市场增速与极高的发展潜力,然而随着可研究的靶点逐渐减少,生物药的研发也趋于红海,同质化严重。

另一方面,因在 “不可成药” 靶点研究方面的独到优势及广阔的开发空间,靶向 RNA 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技术逐渐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在美国,不仅诞生了 一众新兴的明星biotech,也迎来了制药巨头们的纷纷入局。相较于蛋白靶点,靶向RNA或许能在创新药研究中再开辟一片蓝海,拓宽创新药物研发领域边界。

ReviR Therapeutics(溪砾科技)便是国内最早进入这片疆土的企业,作为开拓者,ReviR选择了以AI技术和RNA研究共同驱动创新药物研发,专注于RNA 靶点的空间结构计算并研发潜在候选药物,以带动相关的突破性疗法研究。

“在美国,RNA小分子药物研发正在蓬勃发展”,ReviR联合创始人兼CEO岳鹏博士表示,“但国内当前大部分企业在RNA领域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小核酸药物尤其是mRNA的相关研究上。”在他看来,RNA能做到的远不止于此,ReviR选择这一方向,也是基于这一洞察。

ReviR溪砾科技:AI加速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图1)

ReviR联合创始人兼CEO 岳鹏博士于JPM 2023 Biotech Showcase发表演讲

01

开辟新赛道,获知名机构青睐

2022年,ReviR继天使轮融资后,完成由顺为资本、云九资本、天图投资、蓝驰创投、雅亿资本的 Pre-A 融资支持,并获老股东五源资本和鼎晖 VGC 超额跟投,总融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而这距离其成立不到一年时间。

ReviR成立之初,国内尚未有AI+RNA的研发企业先例但彼时,AlphaFold2已经在CASP14大赛中大放异彩,为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CASP15更是将AI+RNA推到了台前。国内外投资人都已经嗅到了基于AI的蛋白及核酸等分子的结构预测即将到来的飞速发展

岳鹏博士与此也颇有渊源:在马里兰大学计算生物学进修博士期间岳鹏的导师正是蛋白结构预测竞赛CASP发起人John Moult教授,而在其近20年的工作经历中,也长期专注于利用基因组大数据和AI发现靶点和辅助新药研发岳鹏博士曾在基因泰克、吉利德、艾伯维和 23andMe Therapeutics等大型制药公司就职,长期担任生物信息、计算生物主管等职务,具备丰富的研发、领导及团队管理经验,曾领导吉利德计算生物团队推进多个临床前管线进程,主导艾伯维团队进行肿瘤新靶点发现,广泛涉猎肿瘤、罕见病、抗病毒、肝病、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类疾病,对药物研发从靶点发现及验证至药物发现及设计等多个环节都具备资深经验。联合创始人李阳博士在AI算法、生物信息学等方向上研究深入,博士期间围绕RNA调控发明了TrueSight等一系列专利算法两人对AI在靶向RNA方向的应用都充满信心,在2021年推动ReviR正式落地旧金山湾区和深圳,并快速组建起了ReviR的研发团队。

翻开其成员履历会发现,除了两位创始人之外,其他成员的背景也可圈可点:首席科学家Paul August博士是全球首款治疗成人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yrukynd®的发明人、科学顾问委员会(SAB)成员Lynne E. Maquat教授是NMD(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的发现者,并于2021年获得了医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沃尔夫医学奖、化学副总裁Sridhar Narayan博士曾主导靶向RNA的新型广谱抗生素开发并推动其进入IND阶段……这只高精尖队伍,无疑为ReviR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力量。

ReviR溪砾科技:AI加速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图2)

ReviR溪砾科技:AI加速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图3)

ReviR在美国搭建的研发团队

开辟少有人至的前沿领域、具备深厚经验与背景的核心团队,是ReviR快速驶入赛道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ReviR在AI赋能药物研发方面的技术领先性亦是其独有的显著优势。

02

手持“加速器”,破局新药研发

2023年2月8日,ReviR宣布与亚虹医药达成合作,基于ReviR自主研发的AI药物研发平台VoyageR™与靶向RNA技术,共同围绕两个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靶点进行创新药物开发。成人版快手app

亚虹医药是国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小分子药物研发中具备丰富的经验与优势,此次合作对ReviR来讲是来自知名药企的认可与看好,也将助力ReviR在成熟的研究中更快地进行技术验证与优化。

合作中提到的VoyageR是由ReviR团队独立自主开发的AI药物研发平台,该平台包含RNA靶点发现和小分子药物设计两大功能模块以成熟的AI算法及大规模测序数据解析 RNA 结构与功能,结合自有的海量湿实验及真实世界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模型自动化迭代,在广阔的RNA靶点与化合物海洋里快速筛选、高速优化,推进靶向RNA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成人版快手app

“RNA 本身不稳定,相较蛋白质更难处理,但与传统蛋白靶标制药相比,针对 RNA 靶标发现和小分子筛选的研发过程可以利用测序去产生大量的数据,ReviR在数据库与技术方面的实力恰好能充分发挥优势。”在岳鹏博士的描述中,VoyageR平台这样赋能制药全过程:对于任意给定疾病基因,从 BindeR、SpliceR 与 DegradeR 三大机制出发,推荐最可信的 RNA 小分子靶向模式和靶点位置。基于不断积累的 RNA 靶向小分子库,结合高通量筛选+AI+自动化实验验证干湿闭环,快速得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ReviR溪砾科技:AI加速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图4)

ReviR的AI+RNA药物研发策略

这也就意味着,有了VoyageR这个如“加速器”一样的工具,可以做到由AI识别出存在于 RNA 中新的靶点,从速度、效率、成本上都将给传统制药带来颠覆而在未来,通过不断发展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对RNA结构的深入理解,甚至可以实现输入一段 RNA 序列后直接预测最有潜力靶点并完成候选小分子药物的自动设计。

当前,ReviR已通过VoyageR筛选出了数十个具备高潜力成药性的靶点,并在短期内完成苗头化合物筛选,基于VoyageR进行先导化合物预测与分子优化工作。

开辟新药研发的蓝海,从过去的海市蜃楼,逐渐呈现出现实的形状。靶向RNA药物的研发像是待开垦的新“果园”,ReviR搭建起VoyageR作为“梯子”,借助AI,正向上摘取更高处的新药“果实”。

03

闯无药之境,挑战“蜀道难”

虽然有着扎实且优秀的技术基础,但是岳鹏博士表示ReviR并不计划成为一家仅依靠技术的平台型公司,而是要同步发展自己的研发管线AI平台与药物管线,在岳鹏看来是两条“血管”,能够支撑企业走得更深远、更长久。

ReviR溪砾科技:AI加速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图5)

对于管线的研发方向,岳鹏表示,ReviR将重点关注肿瘤与罕见病。“首先肿瘤与罕见病患者基数很大,这是来自市场的潜力,其次,相关疾病当中有很多著名的不可成药靶点,并且相较于其它疾病,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多、机制清晰。”

当前,ReviR正在推进的管线有十余条,由于平台已在稳步发展与逐步成熟,接下来公司将倾注更多投入在管线研发上。“目前我们进展最快的是针对亨廷顿舞蹈症的一条管线,有希望在2024年申报IND,并最快在年底发展至临床阶段”。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亨廷顿基因(HTT)异常突变相关。亨廷顿基因(HTT)中的 CAG 三核苷酸异常扩增导致突变亨廷顿蛋白(mHTT)产生,该突变蛋白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分子团,在脑中积聚,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亨廷顿舞蹈症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以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动作、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逐渐丧失语言、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并通常在发病15-20年后死亡。

近年来,亨廷顿舞蹈症得到了全球范围内与日俱增的关注,然而,针对亨廷顿病开发有效的疗法却极具挑战性:虽然发病机理明确,但治疗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改变亨廷顿病的自然病程,或只能采取措施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舞蹈样动作。如今全球范围内的亨廷顿舞蹈症患者人数已达15万人,在中国有约3.3万患者[1],却均处于几乎无药可治的境地。不少知名企业曾经为了攻克这座”堡垒“前赴后继,但大都折戟。

在ReviR看来,挑战这一几乎无药可治的罕见病,靶向 RNA 的小分子药物在生产工艺和给药方式等具备更大优势,一旦在技术平台得到概念验证,后期从 CMC 到生产控制都相对容易,可以复制小分子药物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备的生产体系。ReviR针对这一疾病的药物研发主要围绕SpliceR机制展开,通过筛选并优化具有显著成药性的先导化合物,调控RNA的剪切过程,抑制疾病蛋白的产生,改变其自然病程。在这过程中,VoyageR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分子设计与优化工作,较传统制药方式数倍提高研发效率。

除了自研管线之外,合作研发也是ReviR的一大方向。在与亚虹建立合作关系后,当前ReviR也正在积极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ReviR已经组建了专业的 BD 团队,预计接下来将持续有更多的 BD 进展。”

ReviR溪砾科技:AI加速靶向RNA小分子药物研发(图6)

从以二十载经验推动公司成立,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再到第一条研发管线的落地推进,ReviR承载的不仅仅是将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也承载了行业赋予的挖掘药物研发蓝海的使命。

数据来源

[1]:Datamonitor Healthcare; Medina et al., 2022; United Nations


成人版快手app